您好,欢迎访问中欧体育官网!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中欧体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青海举行“新时代、中欧体育新青海、新征程”生态环境厅专场新闻发布会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04 20:47:35 点击:

  中欧体育原标题:青海举行“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11月30日上午11时,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齐铭、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副处长罗淑英、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人事处副处长李和平、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副局长彭英浩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问题。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任芮昀主持发布会。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时代 新青海 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省生态环境厅的专场新闻发布。

  我们有幸邀请到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齐铭先生、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副处长罗淑英女士、厅组织人事处副处长李和平女士、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副局长彭英浩先生进行发布。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广大媒体界朋友,热心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支持指导下,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来青考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重大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总体部署,按照“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已要严”的要求,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结合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举措落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中欧体育,2019年、2021年度党中央国务院考核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结果为“优秀”,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紧盯重点领域、主要指标和关键环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治理措施,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狠抓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各项举措落实,助推空气质量稳固改善。截至10月底,全省共淘汰燃煤小锅炉144台537.39蒸吨,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205台1552蒸吨,强力遏制“散乱污”企业反弹。淘汰高排放老旧车11578辆。实施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建设。1月至10月,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8.4微克/立方米。二是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持续推动重点流域保护修复攻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暗访督察和重点区域节假日夜查,全面完成重点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工作,全力推动问题整改和水质改善,持续开展城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确保生态环保工作落地见效。35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黄河干流、长江、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在Ⅱ类及以上,湟水河出省境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中欧体育。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因地制宜加强农田退水污染防控,加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并实行动态管理,对112家重点监管单位土壤隐患排查“回头看”,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持续推进西宁市、海西州、玉树州“无废城市”建设。建立新污染物治理协调机制,强化协同管理。推进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强化与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项目的衔接统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清洁。

  二、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建立完善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和督察问题整改推进机制,以省委党内法规形式印发《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开展例行督察、专项督察、派驻监察,构建“1+4”省级生态环保督察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行业部门责任落到实处。健全生态环保督察监管体系,完善全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跟踪治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整改综合协调职能,坚持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紧盯目标时限要求,采取实地督办、定期调度、分片包干、驻点盯办、通报警示等有力举措,形成管理闭环,通过精准、科学、依法督察,压实责任,强力督促推动督察问题整改。目前,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2021年黄河流域警示片反映问题已完成整改,2022年警示片反映问题整改进度达92%。省级生态环保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66.7%。自我加压开展两轮黄河“体检”专项行动,第一轮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0%,今年又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第二轮黄河“体检”专项行动,对发现的问题逐个推动解决,为守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三中欧体育、零容忍严惩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落脚点,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深入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大练兵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抓落实的“指挥棒”作用,不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常态化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遥感监测、无人机飞检以及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等手段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在提升执法效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结合“说理式”执法、柔性监管和“轻违不罚”温暖落实,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组织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专项行动,以常态化执法稽查、交叉执法、监督帮扶和突击检查等手段全面履行执法监督职责,“零容忍”依法严惩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检查企业7695家,查处违法企业198家,行政处罚185起,罚款2874.56万元,实施四个配套办法案件20件(查封扣押5件,限制生产、停产整治1件,移送行政拘留12件,移送环境污染违法犯罪2件),行政拘留14人,查办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5件,免罚86万元。省级充分运用直查直办、提级督办、线索交办等方式,对违法问题和重点案件紧盯不放,直接查办违法案件8起,罚款179万元,督促各地依法查处违法案件21起,及时交办涉嫌生态环境违法问题线个,持续跟踪督办,确保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四、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集中攻坚高寒高海拔地区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等急需关键技术,组织实施青海省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关键技术应用推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技术支撑等科技项目,联合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通用规范》等5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推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生态环境系列科普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开展长江、黄河驻点帮扶工作,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点对点”帮扶,指导谋划了一批强基础、管长远、能落地的重大项目,争取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逐年增大,2023年落实中央生态环境资金32.1亿元,有力支持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五、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环评要素保障,全力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将“三线一单”成果、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纳入青海零碳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东川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等规划环评并衔接落实,推进园区产业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简化环评办理流程,压缩环评审批时限。截止目前,全省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3227项。推进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羊曲水电站、玛尔挡水电站等重点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全力支持我省重大项目建设。强化环评与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全省助企暖企春风行动部署,制定印发《助企暖企生态环境服务工作方案》《助企暖企生态环境服务政策口袋书》,全面开展助企联络员进企帮扶、环评要素保障、法规政策宣传解读、环保项目帮扶、生态环境监管优化“五大行动”,发挥生态环境部门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和推进企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省级平台转办的17个生态环境领域助企暖企问题已全部办结。开展减排空间调查分析,深挖减排潜力,全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凝聚宣传合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宣传习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的生动实践,全力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宣传宣讲和媒体报道。高质量协同举办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为契机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六五环境日公益宣传、“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保护青海湖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你我齐动手 扮靓青海湖——2023年“小垃圾大民生 净好青海湖”行动主题宣传活动,高质量举办“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巾帼在行动”公益宣传和2023年青海盐湖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论坛活动。认真贯彻主题教育和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聚焦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同时,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西宁市城西区、果洛州、海西州乌兰县被命名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南州同德县、玉树州玉树市被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显著增强。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沿着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的方向,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美丽青海建设目标任务,凝心聚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在服务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不断取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成效,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新篇章贡献力量。

  各位媒体朋友们,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参与。真诚希望各位记者能一如既往地持续关注、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积极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和我们一起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谢谢齐铭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最近我们注意到,这些年,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与西藏、甘肃、四川等多地,开展了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签订联合执法工作协议等工作,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我们在共同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方面提供了哪些执法保障?

  这些年,我省与相邻的西藏、甘肃、四川省不断加强沟通协作,签订联合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合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共同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方面的协同共治效能明显增强。一是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分别与西藏、甘肃、四川省签订了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专项合作行动计划、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跨界水体监测信息共享协议、海东市与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框架协议、甘青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协议等,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在张掖市召开甘青两省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联席会议。这些机制的逐步健全,为我们与相邻省份生态环境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作、大胆创新,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二是积极组织联合检查。去年以来,我省与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阿里地区联合开展盐湖锂资源开发产业执法监管交流帮扶活动,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在祁连山交界地区开展联合检查,海西州与酒泉市生态环境部门2次组成跨省区执法巡查组对阿克塞县哈尔腾、白雪山北麓,肃北县盐池湾,德令哈市哈拉湖、绿湖,青甘边界哈熊掌等区域进行联合巡查,海北州与张掖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对峨堡镇扁都口甘青管护站建设运行和黑河流域黄藏寺水利枢纽、武仙高速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果洛州与阿坝州联合开展青川毗邻地区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联合执法活动,切实保障跨区域地区生态环境安全。三是协助解决发现问题。不断加强与相邻省份的断面监测、水质比对、环境问题线索等信息互通,对联合检查和日常监管发现的跨地区环境问题线索,积极协商、共同研判,由属地生态环境部门跟踪查办,相邻地区生态环境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推动跨区域环境问题整治。今年以来,我们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跨区域地区联动执法人员650余人次,检查企业226家次,查处违法企业7家次,罚款76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要切实推动联合机制常态化运行、联合执法经常性开展,不断提升跨区域流域联防联动、联合执法水平,为与相邻省份共抓环境保护、共建生态屏障、共享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执法保障。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耳目”、环境预警的“哨兵”,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请介绍一下我省是如何做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考察青海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主动作为、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要求,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形成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农村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及生态环境状况遥感监测等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科学有效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联动协作。依托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水利、农业农村、林草、气象等部门,坚持“部门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系统集成、信息共享”的原则,在重点区域建成22个综合站点和1454个基础站点构成的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监测网络。在生态监测工作中建立了良好的联动、协作工作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多部门多要素专业监测优势,生态监测综合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坚持规划制度引领,优化监测网络布局。省政府印发实施《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省生态环境厅制定《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青海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有序有力推动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由49个增加到72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由76个增加到99个,增设地下水监测点27个,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也全面启动。加强咸水湖、盐湖水体监测能力建设,研究制定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提升咸水湖、盐湖环境监测能力。建成青海省生态环境重点区域遥感监管平台,拓展了对青海省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重要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现全省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三是注重特色功能,丰富拓展“青海生态之窗”。建成“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精确观测的“青海生态之窗”,涵盖全省五大“生态板块”,实现对重要湖库、冰川雪山、草原湿地、河流湖泊和珍稀野生动物的实时观测。“青海生态之窗”观测点位由原来的6个扩建到76个,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青海省“天空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辅助支撑自然保护区监管和物种多样性监测,服务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重大生态工程评估和生态变化动态监测。

  通过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站网体系建设,全省“天空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提供有力生态监测技术支撑。

  近年来,青海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作为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那么请介绍一下我省在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获得哪些成效?

  很荣幸能通过“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省生态环境厅在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党中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自2017年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命名工作以来,以“目标责任、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制度”为任务体系,通过考核指标、规划指南等引导,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中欧体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而支撑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两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平台。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统领,积极倡导推进全省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具体工作推进中,主要落实了三项举措:一是严格规程要求,强化全程指导。遵照生态环境部管理规程,结合省情实际,从创建地区的规划方案编制、审查到实施,建设指标审核到专家实地核查,进行全过程帮扶指导。及时建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专家库,注重从规划编制、核查命名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供全程咨询服务。严格申报创建地区达标核查,采取专家审核打分、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对照创建指标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创建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二是突出地域特色,实施分类引导。结合湟水河流域、三江源地区、祁连山、环青海湖、柴达木地区生态环境不同状况,资源禀赋较大差异中欧体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情况,加强统筹谋划、突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注重引导三江源、祁连山地区构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引导湟水河流域和环青海湖地区构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向好,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典型;引导柴达木地区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建设产业“四地”为基础,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以“两山”转化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路径模式。各地区坚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开创了同向发力、奋勇争先的示范创建新格局。三是重视社会宣传,推动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和各类融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切实增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不定期在厅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典型案例,推送好的经验做法,为全省同类型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提供经验借鉴。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已有黄南州、玉树州、果洛州3个州,湟源县、平安区、贵德县、河南县、泽库县、祁连县、西宁市城西区、乌兰县8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德县、河南县、平安区、乌兰县茶卡镇、同德县、玉树市6个县(市、区、镇),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各地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改革任务落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命名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在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促进生态富民为民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青海样板。已创建命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正日渐成为展示青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讲好美丽中国青海故事的生动实践典范,为全省上下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美丽青海建设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谢谢李和平女士。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请在会后与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